© Copyright 2001-2018 moutin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泉州华光职业学院
地址:福建 泉州 台商投资区 洛阳大道491号 邮编:362121 联系电话:0595-87354000 87354001 87354002
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备与食品营养、食品卫生相关的生化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在食品生产流通及消费领域分析食品营养、评价卫生安全和质量管理的基本能力,熟悉食品卫生法规,从事食品营养卫生和质量管理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1、业务规格
(1)掌握食品营养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具有在食品生产流通及消费领域从事分析食品营养与卫生安全评价质量管理的基本能力。
(2)掌握与食品营养与卫生相关的化学、生物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对食品原料、生产过程及最终产品进行营养分析和卫生分析的技能,具有评定食品质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掌握食品卫生法规,具有一定的食品质量管理能力,熟悉有关法律、方针、政策。
(4)较熟练地应用计算机技术,具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
2、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1)知识方面
要求学生掌握食品营养与卫生的基本理论;掌握食品营养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具有在食品生产流通及消费领域从事分析食品营养与卫生安全评价质量管理的基本能力;掌握与食品营养与卫生相关的化学、生物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对食品原料、生产过程及最终产品进行营养分析和卫生分析的技能,具有评定食品质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能力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食品卫生法规;具有一定的食品质量管理能力,熟悉有关法律、方针、政策;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英语能力,能较顺利地阅读外文书刊;有较强的食品营养设计、指导、监督、管理的综合能力;具有针对不同人群进行食物选择、食谱编制、营养教育与评价的能力。
(3)素质要求
要求学生具有思想道德素质、品质素质、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具有较扎实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能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法律基础知识,能运用法律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合法利益;具有专业技术的素质;具有卫生习惯和卫生保健知识;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力。
3、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知识模块+能力模块+素质模块
知 识 、 能 力 、 素 质 结 构 | 知 识 模 块 | 基本文化知识 | 大学语文、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英语、摄影基础 |
职业基础 知识 | 基础化学、食品化学、仪器分析、保健品概论、食品微生物、食品工艺学 | ||
岗位需要的 职业知识 | 食品营养学、食品安全与法规、新型食品概论、膳食营养学、中西餐制作、营养与食品检测、食品加工与保藏、营养配餐 | ||
能 力 模 块 | 现代社会 技能与能力 | 人际沟通能力、英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社交活动能力、市场调研与预测能力 | |
职业技能 与能力 | 营养与食品分析统计能力 | ||
食品质量管理与食品卫生质量检验控制能力 | |||
营养设计与食谱编制能力 | |||
营养评价、指导与监督能力 | |||
营养教育能力 | |||
素 质 模 块 | 思想道德素质 | 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 |
人文素质 | 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一定的艺术修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 ||
职业素质 | 掌握食品营养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具有在食品生产流通及消费领域从事分析食品营养与卫生安全评价质量管理的基本能力 | ||
身心素质 | 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能力 |
三、毕业要求和就业方向
1、毕业要求
(1)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所规定的学分;
(2)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
(3)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达到B级;
(4)体育达到大学生合格标准;
(5)按要求完成各项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训练,成绩合格,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6)按要求完成顶岗实习、毕业实习任务,成绩合格;
(7)独立完成毕业论文或市场调研报告,成绩合格及以上;
2、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就业于国家食品安全与卫生防疫部门从事食品质量的检测、认证或其他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就业于食品与生物保健品分析与检测机构从事食品与保健品的营养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就业于食品企业生产工艺与质量技术管理部门从事食品中色素、防腐剂等添加剂含量的分析与检测、营养成分的分析、食品生产的营养的指导和管理;就业于食品类物流管理部门;就业于海关食品监督与检疫部门从事外贸食品商检等部门的技术工作;同时适应各级营养学教育或从事营养顾问工作,也可针对一些特殊人群,提出最佳的营养餐的方案并进行膳食指导工作;另外,毕业生还可以自主创业,开办营养咨询与家庭营养顾问等类似的营养工作室。
四、修业学制
大专三年(学年学分制、弹性学制)
五、课程设置
1、主干课程简介
(1)食品营养学
本课程介绍食品营养学的基础理论及相关的实用知识,主要内容包括营养学基础知识、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不同人群食品的营养要求,提高人民营养水平的途径、食品贮藏加工和新型食品开发中的营养问题等。还对近年来食品营养学中的热点问题作了介绍和探讨,如平衡膳食宝塔、保健食品、强化食品、食品营养与疾病等。
(2)食品安全与法规
本课程主要介绍食品安全法规基本知识、食品安全管理、食品标准知识、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ISO 9000族食品质量管理体系、食品良好操作规范与卫生操作程序、食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安全食品的管理规范等内容。
(3)新型食品概论
本课程主要讲授新型食品生产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工艺、设备,要求学生能够将基础理论、知识和生产方法应用于具体的食品卫生监督和检测工作中。
(4)膳食营养学
本课程包括营养学概论、不同人群的营养、平衡膳食、临床护理与营养、疾病与营养以及实验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患者开展膳食调查及营养状况的评价;在营养宣教中能够为不同患者提供膳食指导;了解不同疾病患者的营养需要并掌握其膳食营养特点,为实施营养护理提供理论基础。
(5)食品微生物
本课程研究与食品有关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微生物与食品的相互关系及生态条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包括微生物形态、结构、营养代谢、生长、生态、微生物与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控制等,以便今后能充分发掘微生物资源,更好地开发利用、控制、改造微生物为人类造福。
(6)营养配餐
本课程主要介绍人体营养过程与能量平衡的一般规律,熟悉以健康人群为主要对象食物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以及在传统的烹饪技艺中运用合理烹饪的方法等内容。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烹饪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将营养学的观点溶入烹饪工艺理论的学习与操作过程中,合理烹饪、平衡膳食。
(7)食品加工与保藏
本课程较系统地阐述食品加工与制造过程涉及的主要工艺原理和技术进展。内容包括食品加工、制造的主要原料特性及其保鲜,食品热处理和杀菌,食品的非热杀菌与除菌,食品的低温处理与保藏,食品的干燥,食品浓缩和结晶,食品的微波处理,食品的辐照,食品的发酵、腌渍和烟熏,食品的化学保藏等内容。
(8)食品工艺学
本课程着重阐述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工艺,并增添了近年来国内外该领域的最新应用技术和新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食品的加工目的和要求、我国食品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食品加工保藏原理等内容。
(9)食品卫生检测
本课程是研究食品卫生质量,防止食品中可能出现的有害因素损害人体健康的科学。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食品的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食品添加剂、各类食品的卫生、食物中毒、食品卫生的管理和食品安全性评价等。
2、选修课
(1)商务礼仪;(2)摄影基础;(3)网络营销;(4)中国传统文化;(5)体育等任选课。
六、全学程教学周数分配
全学程教学周数分配表
学 年 |
学 期 | 课 内 教 学 |
考 试 | 入军 学事 教训 育练 | 实 习 实 训 | 社 会 实 践 | 毕调 业查 论报 文告 | 毕 业 教 育 |
机 动 |
小 计 |
第一 学年 | 一 | 16 | 1 | 2w |
|
|
|
| 1 | 20 |
二 | 18 | 1 |
|
| 1W |
|
| 1 | 20 | |
第二 学年 | 一 | 18 | 1 |
|
|
|
|
| 1 | 20 |
二 | 18 | 1 |
|
| 1W |
|
| 1 | 20 | |
第三 学年 | 一 | 8 | 1 |
| 5 |
| 4 |
| 2 | 20 |
二 |
| 1 |
| 14 |
|
| 1 | 2 | 18 | |
合计 | 78 | 6 | 2 | 19 | 2W | 4 | 1 | 8 | 118 |
七、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教学进程表
课 程 类 别 |
序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 分 | 学 时 数 | 考核 |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 ||||||||
总 计 | 理 论 | 实 践 | 考 试 | 考 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8 | 20 | 20 | 20 | 20 | 20 | |||||||||
实际上课周数 | 16 | 18 | 18 | 18 | 8 |
| ||||||||
公 共 基础 课 | 1 | 思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3 | 48 | 36 | 12 | √ |
| 3 |
|
|
|
|
|
2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4 | 72 | 52 | 20 | √ |
|
| 4 |
|
|
|
| |
3 | 形势与政策 | 1 | 16 | 16 |
|
| √ | 讲座 1-4学期 | ||||||
4 | 大学语文 | 2 | 32 | 32 |
|
| √ | 2 |
|
|
|
|
| |
5 | 经济数学 | 4 | 64 | 64 |
| √ |
| 4 |
|
|
|
|
| |
6 | 大学体育 | 4 | 68 | 8 | 60 |
| √ | 2 | 2 | 选修 |
|
| ||
7 | 大学英语 | 8 | 136 | 136 |
| √ |
| 4 | 4 | 选修 |
|
| ||
8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5 | 80 | 32 | 48 | √ |
|
| 5 |
|
|
|
| |
9 | 就业与创业 | 2 | 32 | 16 | 16 |
| √ |
|
|
| 2 |
|
| |
10 | 军事理论 | 1 | 18 | 18 |
|
| √ | 讲座 | ||||||
小 计 | 34 | 566 | 410 | 156 |
|
| 15 | 15 |
| 2 |
|
| ||
职业 技术基础课 | 1 | 基础化学 | 4 | 64 | 46 | 18 | √ |
| 4 |
|
|
|
|
|
2 | 食品营养学 | 8 | 136 | 96 | 40 | √ |
| 4 | 4 |
|
|
|
| |
3 | 食品安全与法规 | 2 | 36 | 36 |
| √ |
|
| 2 |
|
|
|
| |
4 | 食品化学 | 4 | 72 | 48 | 24 | √ |
|
| 4 |
|
|
|
| |
5 | 仪器分析 | 2 | 36 | 24 | 12 |
| √ |
|
| 2 |
|
|
| |
6 | 保健品概论 | 2 | 36 | 36 |
|
| √ |
|
| 2 |
|
|
| |
7 | 食品微生物 | 4 | 72 | 24 | 48 | √ |
|
|
| 4 |
|
|
| |
8 | 食品工艺学 | 4 | 72 | 24 | 48 | √ |
|
|
| 4 |
|
|
| |
9 | 新型食品概论 | 4 | 72 | 72 |
| √ |
|
|
| 4 |
|
|
| |
10 | 食品英语 | 2 | 36 | 16 | 20 | √ |
|
|
|
| 2 |
|
| |
11 | 食品与消费者 | 4 | 72 | 72 |
| √ |
|
|
|
| 4 |
|
| |
12 | 食品质量管理与控制 | 4 | 72 | 24 | 48 | √ |
|
|
|
| 4 |
|
| |
13 | 食品加工与保藏 | 4 | 72 | 24 | 48 |
| √ |
|
|
| 4 |
|
| |
14 | 食品分析与感官鉴评 | 4 | 72 | 48 | 24 | √ |
|
|
|
| 4 |
|
| |
15 | 膳食营养学 | 6 | 108 | 80 | 28 | √ |
|
|
|
| 6 |
|
| |
16 | 市场营销策划 | 2 | 32 | 32 |
|
| √ |
|
|
|
| 4 |
| |
小 计 | 60 | 1060 | 702 | 358 |
|
| 8 | 10 | 16 | 24 | 4 |
|
课 程类别 |
序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分 | 学 时 数 | 考核 |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 |||||||||
总 计 | 理 论 | 实 践 | 考 试 | 考 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8 | 20 | 20 | 20 | 20 | 20 | ||||||||||
实际上课周数 | 16 | 18 | 18 | 18 | 8 |
| |||||||||
职业 技能实训课 | 1 | 军事技能 | 2 | 2W |
| 2W |
| √ | 新生入学军训 | ||||||
2 | 职业技能鉴定 | 2 |
|
|
|
| √ |
|
|
|
|
|
| ||
3 | 营养配餐 | 2 | 36 | 12 | 24 |
| √ |
|
| 2 |
|
|
| ||
4 | 食品卫生检验 | 2 | 36 | 12 | 24 | √ |
|
|
| 2 |
|
|
| ||
5 | 营养与食品检测 | 2 | 32 | 12 | 20 |
| √ |
|
|
|
| 4 |
| ||
6 | 专业综合技能训练 | 3 | 48 |
| 48 |
| √ |
|
|
|
| 6 |
| ||
7 | 中西餐制作 | 3 | 48 | 24 | 24 | √ |
|
|
|
|
| 6 |
| ||
8 | 毕业实习、论文 | 9 | 252 |
| 252 |
|
|
|
|
|
| 9W |
| ||
9 | 顶岗实习 | 14 | 392 |
| 392 |
|
|
|
|
|
|
| 14W | ||
小 计 | 41 | 844 | 60 | 784 |
|
|
|
| 4 |
| 16 |
| |||
选 修 课 | 1 | 商务礼仪 | 2 | 36 | 36 |
| √ |
|
| 2 |
|
|
|
| |
2 | 摄影基础 | 2 | 36 | 16 | 20 |
| √ |
|
| 2 |
|
|
| ||
3 | 网络营销 | 2 | 36 | 36 |
|
|
|
|
|
|
|
|
| ||
4 | 中国传统文化 | 2 | 36 | 20 | 16 |
| √ |
|
| 2 |
|
|
| ||
5 | 校任选课 | 6 | 108 | 108 |
|
| √ |
| 2 | 2 | 2 |
|
| ||
小 计 | 14 | 252 | 216 | 36 |
|
|
| 4 | 6 | 2 |
|
| |||
总 计 | 147 | 2690 | 1372 | 1318 |
|
| 23 | 29 | 26 | 26 | 20 |
| |||
理论教学总时数 | 1372 | 公共课时数(394)+专业课时数(702+60)+选修课时数(216) | |||||||||||||
实践教学总时数 | 1318 | 课内实践时数(140+358+36)+专业实训时数(784) |
八、各类课程学时学分比例
各类课程学时学分比例表
类别 | 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 | 学分 | 占总学分 的比例 | |||
理论 | 实践 | 合计 | 比例 | |||
公共基础课 | 410 | 156 | 566 | 19.9% | 34 | 21.8% |
职业技术基础课 | 702 | 358 | 1060 | 39.4% | 60 | 40.8% |
职业技能实训课 | 60 | 784 | 844 | 31.4% | 41 | 27.9% |
选修课 | 216 | 36 | 252 | 9.3% | 14 | 9.5% |
总计 | 1372 | 1318 | 2690 | 100.0% | 147 | 100.0% |
占总学时的比例 | 51.0% | 49.0% | 100.0% |
|
|
|